close

偶然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覺得既欣慰又有趣,經作者同意後將它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看了遠見雜誌9月號的封面故事,我除了對於有那麼多企業對小學生的課後輔導投入心力感到敬佩之外,心裡卻也同時浮出了更多的疑問:除了課後輔導、營養午餐之外,小朋友還有很多其他的社會問題,有誰會來關心呢?

 

我曾經跟台灣某大金融業負責慈善公益活動的公關經理,討論到他們公司行之有年的活動,在這段閒談中我坦率的詢問他們為什麼不嘗試著做一些其他面向,或許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活動內容,他想想之後給我最直白的回答是:做這樣的事沒有畫面,很難得到媒體的青睞。

 

身為一個行銷人,我當然了解他所謂的畫面所指為何,也了解一個企業花了那麼多心血做慈善公益活動,如果不能換回一些媒體曝光,這樣的操作其實是不成功的。但我在意的不是這個畫面如何的呈現,而是企業在做社會公益或慈善活動時,他們心理的功利指數到底有多高。 

 

曾經聽過一個著名外商捐贈十數萬給某特定族群孩童的趣聞,為什麼說是趣聞呢,因為他們花在行銷上的預算是實際捐贈金額的好幾倍,只為著希望做出一個媒體「爭相」報導的活動。也看到前幾天媒體報導王永慶先生生前大力支持的「電子耳造福聽障兒童」計畫,經費一捐就是幾億。我不想單純的用數字去加以比較這當中不可以「道理」計算的差異,因為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做這件事背後的動機,是藉公益之名力搏媒體版面?或是真正的有心?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也因此,當我在這個部落格裡,發現有這樣一個企業,用這樣的心態在為一些偏遠地區的小朋友盡力做一些事時,說真的,我笑了!我的笑是因為,這個部落格裡的一些點點滴滴讓我相信,還是有些企業在做公益活動時,是真心的希望為這個社會盡一點心力,而不僅僅只是著眼於露出版面的多寡。

我笑了,真心開懷的笑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sophiesister 的頭像
    hisophiesister

    小小孩 大視界 用鏡頭拍出台灣之美

    hisophiesis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