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否是受到媒體報導的影響,大部分的人很容易把偏遠地區跟山上的原住民部落直接劃上等號,因為那感覺上和一般都市人的生活會有較大的落差,會讓人多點好奇、多點想像…很多企業在協助偏遠地區縮短數位落差的同時,也都偏愛鎖定原住民部落,因為宣傳效果相對地大些,結果…
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山上的原著民部落似乎成了偏遠地區的代名詞。很自然地,有知名度的部落,開始得到很多外界的關注,資源湧進的結果,對部落所造成的衝擊當然也是有好有壞。不過,還有更多苦苦等待外界協助的部落尚未受到任何資源與關懷的挹注…所以,在我們規劃關懷偏遠地區活動之初,我就期望能打破對偏遠地區的迷思,不要對關懷對象設有成見。
偏遠地區≠山地≠原著民≠貧苦
對於偏遠地區的認識,當初的我們也是懵懵懂懂的,但我們並沒有選擇一條簡單的道路(就是跟著別人做啦),反而是篳路藍縷地走出我們自己的關懷之路(從被當成詐騙集團到得到大家的肯定囉),所以,我們對偏遠地區有了更多的瞭解,因為我們用心去接觸、用心去認識,為的不是讓大家知道我們到底為人家做了什麼好事,為的不是宣傳Sony有多好,而是希望人家對我們做的事真心認同。
偏遠地區,不是只在山上,不是只有原著民部落,還有很多廣被忽略的平地偏遠社區,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在偏遠地區,的確有人生活困苦些,但不是全部;他們不需要異樣的眼光對待,不需要理所當然的施捨,他們更需要的是真心的關懷,讓他們也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
「童心看台灣」,讓孩子們擴大學習面向,讓他們能藉由數位影像向外界表達他們的想法。我們透過孩子的眼光重新認識偏遠地區,重新認識家園的美好,也學會尊重每一個地方的特色與不同…有老師跟我們說,『你們就是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這樣的評論,對我們真是莫大的肯定了。